后疫情时代下的医药研发供应链
- 不能“光努力”,还要“不一样” -
2022年11月29日,泉心泉意举办了“湶”——首届供应商论坛,以“拥抱变化·数字转型”为主题,旨在为供应商及客户伙伴共同探索医药数字化转型之路,从投资人、专家、平台及客户视角,多维解析生物制药行业及供应链宏观趋势、数字化赋能柔性供应链与研发药企数智化需求。30+供应商代表积极参与,与行研专家、CRO企业供应链高管进行管理交流与技术研讨。
论坛观点提炼:
* 以下内容基于论坛嘉宾演讲,完整版以论坛现场为准,提炼内容仅供业内交流。
Part.01 走进泉心
不一样的泉心泉意,不一样的智慧供应链平台/
泉心泉意创始人 杨颖
►
“腾”→“泉”的由来
1 缘起
2008年,杨颖女士于中国成立TTP旗下外商独资企业 “腾拓生命”,两年后成立“腾泉生物”,主营自动化设备与一站式采购服务,并首创SPM采购供应整合服务,提供实验室日常物料及设备的解决方案。
得知百济希望本土供应链能与美国齐平后为其提供定制化服务,加之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从腾泉拆分出“泉心泉意” ,陪伴百济从实验室仅有两人时的Biotech,成长为三地上市的Biopharma,目前仍是其核心供应商之一。
2 伴随客户成长的业务生态
· 战略核心:做好服务
* 发掘供应链增值服务,将客户需自行管理100+供应商,精简为“10+1”
* 持续设计以客户交付为中心的定制化采购供应方案,公开透明的“成本+服务”保障阳光采购
泉心泉意服务产品组合
· SPM实验室整合供应服务
* 做对:生物制药行业头部供应链平台,深度赋能客户成长
* 做快:数字化SPM,数十倍于传统采购供应效率
* 做强:数字化供应链赋能物流仓储的履约交付
►
仙人掌→小溪→大河的蜕变
始终践行“只有一滴水也要活下去”的“仙人掌精神”,以草根生命力持续赋能公司成长
↓
与供应商及客户伙伴共同汇聚成承载价值链的“小溪”,并陪伴初创企业一路成长、成名
↓
资源聚合能力由“量变”到“质变”,如江河般携手上下游奔向生命科学的创新蓝海
Part.02 供应链战略策略篇
后疫情时代下生物制药产业态势/
行研专家及投资人 刘冀
►
医疗健康行业发展趋势
· 融资情况:2022H1全球共募集158亿美元资金,并完成近500亿美元投融资。因此行业仍在活跃发展,后续资金整体充足
· 政策加持:国内京、沪、苏等产业集聚区相继出台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发展目标及相应承载空间规划,利好产业发展
►
生物制药产业展望
· 研发端:机制变化以应对相同/不同疾病,但研发成本日益升高,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 疫情相关子领域:产品热度将伴随政策变化回归稳定状态
· 生物创新药企:通过不同路径与策略,调整发展计划。百花齐放,各有所长
· 行业发展态势:终将回归临床、价值与创新
总结:
· 创新研发的复杂多变与高成本,正需要泉心泉意这样高效、优质、可及的供应链帮助科学家及创新药企在研究阶段随时、可靠、高性价比得开展科学实验
· 高可靠度的供应链是企业面临行业周期振荡中不可或缺的安全保障
· 行业暂时遇冷不可避免,但坚信将长期向好
重构未来供应链趋势、机遇和挑战/
供应链管理专家 卢山
►
世界宏观形势
· 5大关键挑战:俄乌冲突、疫情反复、大国竞争、保护主义、气候危机
· 世界形态的演变:VUCA→BANI
· 世界经济形势展望:
* 重要指标:CPI指数越高,采购供应链成本越高
►
生物制药行业趋势与挑战
未来国内生物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且竞争激烈,但研发成本高昂、缺乏专业人才,使得本土制药技术受限,医药产业化能力较弱,自身优势难以凸显。
目前本土制药行业上下游供应严重依赖进口,国外关键供应链技术受政策影响难以转移。融资方面难度陡增,创新药板块跌入资本寒冬,新药出海受阻,而国内同质化严重,进一步挤压新药市场生存空间。
►
重塑未来供应链
1 企业发展需要“四化”
· 区域本土化(Glocalization)
· 全面绿色化(GreenSupply)
· 决策数智化(AIDecision)
· 关系生态化(Eco-SRM)
2 生态型供应商管理模式的实现
有效的公布和实施环境目标、建立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技术援助和培训、合作开发改进与定期审核,是企业与供应商保持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并持续监督的基础
两大核心: 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Part.03 供应链数字化篇
泉心泉意数智化平台及赋能/
泉心泉意供应链负责人 马志敏
►
持续设计是打造韧性敏捷供应链的关键
· 泉心泉意供应链设计路径
* 柔性供应链 * 整合供应链 * 韧性供应链
* 数字化赋能 * 仓储物流部署
►
从数字化到数据化到数智化
· 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数据留存
· 通过数据化运营达到智能推荐
· 链接供需两端数据匹配实现数智化千人千面
►
平台级商品运营,赋能品牌流量&成交
· 泉心数字化能力
* 工业客户:覆盖全国主要工业园,产品推荐渗透,专注新药研发供应链服务
* 厂家直连:信息透明化,社区营销协同,三级仓提升服务体验
* 平台覆盖:Lab-Direct商城直连采购及科学家端,随时随地移动互联
* 精准营销:大数据把控客户真实需求,标签体系,指导销售,掌握市场竞品动态
探索客户眼中的数智化需求/
百赛生物副总裁 吴斌
►
客户期望
· 多:多而有界/优选 · 快:TTO,快而不乱
· 好:人物皆有品 · 省:TCO,省钱省力
· 安:安心无忧
►
数智化相关思考
1 供应商选品
选品需考虑运用在实际场景中的解决方案,根据市场定位进行功能的查漏补缺,结合关键特性与数据统计,并通过坐标轴形式表示客户体量与优先级,更直观地展现如何选品
· 信息化:标准化、数据化、合规性
· 数字化:平台化、互联化、用数据
· 智能化:人机合一、智能处理、数据说话
2 系统对接要点
产品方面需考虑数据合规性,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需做到可溯源,且进行适当的价格管理;交付环节需进行合理的库存分配与期货跟踪,同时做好通知与确认;服务过程需确保与客户端信息双向互通,客诉通道透明,实现在线对账
总结: 为满足客户数智化需求,企业推动数智化专业团队很重要,厘清线上、线下双结合的整合方式,并结合实际场景持续进行功能迭代
自动化与智能化加速药物研发可持续创新/
晶泰科技自动化创新业务部业务规划总监 樊佳
樊总从以下4个方面对生命科学自动化及其在客户供应链体系与研发场景中落地情况进行了精彩演讲:
· 创新药新时代亟待研发模式的创新升级
· 自动化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和未来
· “人机协作”新型实验室
· 数字化和未来实验室
通过樊总的精彩分享,让在场嘉宾及观众对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实际应用有了充分、具体且深入的理解。自动化让生物医药从科学家“人海战术”与“各自为战”,逐渐进化为“系统、智能、高通量”的研发新模式。
在新模式下,由于高通量、多实验、大数据与重度创新,因此对于多品类、小数量、快响应、高柔性的供应链需求“高度依赖”,樊总数次强调供应链不是简单的凑供应商数量和线上操作,而是一个集合体系。
Part.04 圆桌讨论
供应链数字化挑战和策略/
主持人:卢山
嘉宾:吴斌、樊佳、孙文海(安耐吉副总裁)、
张昆(依科赛生物科技CEO)
Q1 ►
数智化部署给您带来了什么价值?
吴 斌:从定位的角度讲,公司有四个核心生产要素:人、产品、物流体系、数字化赋能。其中数字化对我们的价值是能推动业务体量再上台阶的最重要的推手。
孙文海:今年我们开始准备做整体的智能化改革,比如智能分装系统,到一物一码,再到无人工厂,目的一是提升效率,二是提高安全性,三是提升质量。
张 昆: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最后都需通过信息化来助力,信息化是一个手段,不是目的。企业业务的扩大能力最终实现在整体组织上,而不是某几个人某一个团队身上,因为人永远会变化,只有数字化能解决根本问题。
樊 佳:我对数字化的理解更多是客户有需求,我们就去看这些需求能否解决。数字化一定要解决某个场景问题,解决科研客户的真实问题,因此需衡量用什么数字化工具,再用它去赋能客户。若能解决,便是对数字化最坚定的方向的认可,这样就可以减少自身的一些限速项,把精力放在解决客户问题上。
总结: 对外赋能客户,对内提升效率。
Q2►
贵司的数字化战略是什么?
樊 佳:公司在数字化过程中花了很多精力培养跨学科团队的复合型团队,挑战是教育系统曾经学科制的割裂,企业在经历阵痛期后形成的跨学科团队是解决数字化问题的第一步。
张 昆:对我们来讲有战略设计和步骤实施有两大目标,第一是实现并促进业务增长,第二是实现组织能力的建设与固化,通过信息化强身健体。
孙文海:内部搭建,外部赋能。首先公司内部的信息数据要搭建好,所有东西要留痕,当我们的客户尤其大客户需要时,能够快速做对接,将我们数据的推送过去,帮助客户提高效率。
吴 斌:我们推进公司数字化战略的思考有:1.要有系统化的规划,2.要抓住核心,3.要持续改善。要有系统化设计并抓住核心,在开发过程中持续迭代。
总结: 系统规划,主次分明,持续迭代。
Q3►
Make or Buy数智化系统,有什么担忧?
数据安全方面是如何考虑的?
吴 斌:Buy的话,外包团队有很大的灵活度,能够帮助我们借鉴很多外部成熟的经验,但在维保方面会是个难点,并且一定要有自己的项目经理全程协同参与;Make的话,大家多少会有定制化的需求,就是变成嵌入式的满足自身需要,也是合情合理的。
孙文海:我们的核心数据库是自己搭建的,但在一些细节方面是通过Buy的形式,适应现有的标准化流程,与我们的系统做配合,但永远不要想着一步到位,需要适时断舍离。
张 昆:以Buy为主,因为术业有专攻,我们的各个模块其实都是买专业软件,在这一基础上通过IT团队做系统优化支持。
樊 佳:要考虑组织形态上Buy的系统是否有跟业务的前倾和拉通性,核心的功能一定要在自己手里,呼吁国内的行业大家都能够术业有专攻,但同时要应用到真实场景中去。
总结: Make or Buy其实没有定数,需要辨别真伪需求及需求的优先程度。核心功能需要Make,基础需求可以Buy,但最关键的是需要持续迭代,该舍弃的时候要果断舍弃。
Q4►
数字化人才画像应是什么样子?
如何培养数字化人才?
理想中数字化人才需有“三懂、三力”:
1 三懂
· 懂行业:需要对行业有深度了解,对行业未来发展具备一定洞察力
· 懂业务:要从实践中来并到实践中去,深入到真实场景中,从搭建到验证都具备可行性
· 懂专业: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最有效率的,做对的事,把事做对
2 三力
· 执行力:一定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人才,需要超强的执行力才能及时推进项目进展
· 决策力:数字化项目一直存在选择,需要有相应决策力,而不是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
· 影响力:数字化往往被说成是一把手工程,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多组织跨部门合作,这就需要“打破部门墙”与强大的个人影响力,促进部门间合作
“最佳供应伙伴”花落谁家?
泉心泉意杨颖女士为获奖供应商代表颁奖并合影留念,望未来双方持续精诚合作,强强联手、同心同向,共创业绩新高!
· 战略伙伴奖:国科东方、百赛生物、中源合聚
“战略伙伴奖”合影(左滑查看更多,下同)
· 合作共赢奖:正晃商贸、欣奥盛
“合作共赢奖”合影
· 卓越供方奖:吉泰依科赛、阿拉丁生化、沃凯药业
“卓越供方奖”合影
小而美的TGIT之夜
- END -